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Hussein Chalayan@MOT現代美術館-也許該在台灣出展
"Whereof we can not speak, thereof we must be silent."
"Speed has become the essence of every area of life."
這是一開始我得到的句子
這兩天日本黃金周去東京看展
沒有先作功課就前往了MOT,
乍看宣傳的文宣還以為是時尚大師的回顧展
抱著看看漂亮衣服的心情進去,
結果,
完全不是那回事。
邂逅了許多嚴肅的議題,心情沈重的出來。
對於一個時裝設計師,
衣服是什麼樣的存在?
每人每天都要穿衣服,穿著衣服也是穿著我們自己的生活,
生活凝縮在我們穿的衣服上,可以有形也可無形,
服裝和人體的親密接觸,
因此用服裝作為藝術的媒介或許是再適合不過。
與其是展示Chalayan的服裝設計風格,
他以服裝作為探討與反視自身根源的場域毋寧才是這次出展的中心。
生於賽普勒斯,在英國發展成名,
受出身環境的影響,
對於現代化的影響、文化認同、西方文化的擴張概念深有感觸,
把其比做"the modernist western coat"
因此他的服裝風格不承襲或改造西洋傳統,
而將抽象的意念表達於服裝,
充滿未來主義。
賽普勒斯是什麼樣的文化與傳統?
這個名字離我們好遙遠,
不過換個角度,
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也許更能體會為什麼這些探討與追尋會對Chalayan如此重要。
賽普勒斯有許多族群歷史與政治上的紛亂,
跟台灣的處境比跟日本有更多相像之處。
Chalayan的作品中,
一個女孩穿著用賽普勒斯歷史故事製成的洋裝,
危顫顫的站在鞦韆上喝著咖啡
另一頭則展示了另一個女孩從原本的賽普勒斯傳統服裝,
最終變成身著西方潮流典型的流行短裙。
為什麼現在我們的流行文化幾等同於西方文化?
也因此Chalayan試圖解構服裝,重新審視服裝之於人的關係。
在後段展場中放映的一場服裝秀,
模特兒的衣服好像有自己的生命一樣會伸縮,
最後一個模特兒的衣服竟然整件縮進了帽子裡,
剩下光溜溜的身體引起滿堂喝采
令人不禁又想到究竟是人穿衣服還是衣服在穿著人、
而我們平常所謂的『美』、又是建構在什麼架構之上?
Chalayan在歐美成功不是憑藉著無法捉摸定義的"會設計好看的衣服"
而以令人眼睛一亮的科技融入反省性的哲理
想起同樣也在歐美被肯定的村上隆,
也是以日本獨特的精神意涵表現於作品,讓西方世界耳目一新
這種尋求自身定位的探討,
我覺得正是台灣社會非常缺乏的部份哩
訂閱:
文章 (Atom)